tyc1286太阳集团(中国澳门)科技有限公司

新闻资讯

《伦敦大火纪念碑》之“起火”

2023-08-18


在伦敦,如果说起The Monument这个地名,当地人都知道,这是特指“伦敦大火纪念碑”(The Monument to the Great Fire of London)。它坐落于The Monument Street和Fish Hill Street的交点上。纪念碑高61.5公尺,为圆柱形带凹槽,柱内中空,有311级旋转楼梯直通碑顶,顶端为火焰饰围绕的圆球。这座石碑作纪念的,是伦敦史上最凶猛的一次火灾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1.jpg


图 1 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


 

这场大火发生于1666年(清康熙五年)9月,整整持续了4天,波及当时伦敦城三分之二的面积,烧毁了13200多座民宅;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87座教堂;52所大型公司。回顾这场消防史上著名的事故案例,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?

 

在回顾这场大火之前,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它的时空背景。当时的伦敦人口在30-40万之间,是全英第一、西方第三大城市。由于人口的日益激增,中世纪伦敦城墙内的土地,已经无法容纳这些的人口,城墙内外的土地上,密布着连片的穷街陋巷。它们多为木质结构,辅以茅草屋顶,多层的楼房,只在底层留出供人行走的间距,而其上层却向外伸展,以求占据更大的面积。楼与楼距离之近,连现代城中村的“握手楼”都相形见绌,简直是“贴脸楼”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2.jpg


图 2 上层向外凸出的“贴脸楼”


 

时任伦敦城的市长,是“共和派”人士,处处与时任英王的查理二世作对,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战后才于1660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,也因为王位不稳,奈何不了共和派。内战再加上1665年爆发的腺鼠疫,使得英国王室暂住于牛津,而一众达官贵人也搬去乡下别墅躲避疫情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3.jpg


图 3 中世纪的消防人员正用皮桶向火场浇水,并用铁钩将着火的楼房拉倒

 


以当时建筑材料的易燃性,一根蜡烛、一盏油灯都能引发一场大火。而负责当时消防工作的,除了上千个夜晚巡逻打更守夜人之外,一旦起火,主要是由地方官员组织民间的志愿者进行扑救。每个教堂里都储备有云梯、皮水桶、消防斧、长柄铁钩等消防工具。主要的消防手段有二,一是洒水,当时城中有可供3万户家庭使用的榆木供水管网,水源主要来自涨潮时的泰晤士河,一般可以断开火场附近的管道直接取水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4.jpg


图 4 中世纪的人们用人力水泵向火场喷水

 


此外,城里还有一定数量的“消防车”,装配有大水槽和水泵,供扑灭大型火灾使用。二是隔离,就是通过拆除房屋,来形成一道“隔离带”,阻止大火的蔓延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5.jpg


图 5 这是一辆十八世纪的消防车,问世比伦敦大火晚了近百年

 


好了,对这场大火的时空背景,我们已经有所了解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通过当时的记录,来回顾整件事故的过程吧!作为消防行业从业人员,我们会在叙述中夹杂一些自己的见解,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。



9月2日 起火

 

这场火灾发生自1666年9月2日星期日的凌晨1点左右,伦敦布丁巷(Pudding Lane)有一间面包铺失火,周围邻居开始手忙脚乱地救火。教区治安官带着人手在一小时后赶到,他提出要拆毁周边的房屋以构筑隔离带,遭到周围居民的反对,双方争执不下,只能禀报市长。

 

需要指出,消防人员错失了本次事故中最好的救援机会。布丁巷靠近泰晤士河,即便周围找不到可以取水的管道,也可以组织两列人龙,用皮桶从泰晤士河汲水,通过人手传递的方式送至火场前方,供消防人员使用。如果能及时拆除周边房屋,将火场限制在小范围内,这场火灾应该能很快扑灭。 同时,当时的治安官也没有现代消防的基础理念——首先组织无关人员的有序撤离,这为之后的救援造成了很大的阻碍。

 

待市长布罗德沃什(Thomas Bloodworth)到达之际,烈火已经吞噬了周边的民宅,当晚刮着猛烈的东风,大火借助风势,迅速扑向泰晤士河北岸区域。伦敦是当时英国最大的港口城市,河岸上仓库和堆场林立,里面堆满了各种易燃的货物。畏手畏脚的布罗德沃什在民众哀求和吵嚷下,断然否决了拆除房屋的提议,留下一句名言——“一个妇人都能用尿浇灭它”,然后拂袖而去,留下手足无措的地方官员,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大家用原始的手段扑救。

 

一起灾难性事件,如果其影响的范围已经从个体蔓延至群体,在制定其解决方案时,的确需要加入政治因素的考量。布罗德沃什显然是被汹涌的民意吓住了,选择忽视了专业人员的意见,但是他这样的消防小白,一不知道“饱和式救援”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都是有价值的;二不知道火势的发展速度是不可以常理预计的;三不知道一位能在前线及时了解事态进展并手握重权的总指挥,对救灾工作有多么重要。反正这位市长的指令,使得伦敦城失去了第二次被拯救的机会。

 

到9月2日近中午时分,民众已经放弃扑灭这场大火的希望,转为各自逃命或抢救自家财货。成群的人车堵塞了原本就狭窄的道路,使得救援人员和车辆寸步难行。火势已经演变为火焰风暴,足以在火灾场域内形成自己的“天气”,灼热的空气不断上升,以至于那些“贴脸楼”底层之间的形成了类“真空”的低气压区,由此产生的“烟囱效应”(注:通常指只有首尾通风的狭长空间,在热压差的影响下,造成空气高速单向流动。最容易产生烟囱效应的场所为建筑物中庭、电梯井、管道井、隧道或管廊。烟囱效应会急剧助长火灾的危害,如1999年法国勃朗峰隧道的大火,持续燃烧53小时,39人殒命。2000年奥地利卡普伦隧道大火,155人殒命。)使火势疯狂地席卷一栋又一栋的楼房,一条又一条的的街道,,,,,,

 

伦敦大火的消息很快被陈至御前,远在牛津的查理二世急召弟弟约克公爵詹姆士(日后的詹姆士一世)商议对策,并诏喻布罗德沃什加大救火工作力度,并提出可以让皇家禁卫军参与救灾。别看布罗德沃什在灭火救灾上是小白,但对抗王权已经成为本能。他向信使哭诉“已经下令拆除房屋,但是火势蔓延太快,抢救不及。”,不及归不及,为了“尊严及公民赋予的权力”,他拒绝皇家禁卫军介入民间事物。

 

当火势无法扑灭时,消防的工作,就是控制火势的蔓延,将火灾烈度和过火面积减至最小。此时的布罗德沃什再次亲手葬送了阻止大火蔓延的机会。有组织的纪律部队被拒之城外,而城内只剩为数不多的志愿者们,在缺乏指令调度的情况下,散乱地做着救援工作。

 

河岸边的建筑尽数付之一炬,包括了向输水管道注水的水车。那些依赖人力畜力的消防车,即便能走到河边汲水,也会因为岸边再无立足之地而坠河。余下为数不多有幸能装满水槽的同侪,看着漫天的火光,不知从哪里救起。至9月2日夜间,大火向西面和北面推进了500米。


伦敦大火纪念碑碑文-6.jpg


图 6  9月2日深夜时的火势,黑色框线为当时伦敦城墙
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未完待续,敬请期待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
PS: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版权,请联系我们24小时内删除。